從第十屆中國(成都)國際美食旅游節,到第14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,來自郫縣的都市生態農業,成為今秋亮點!
  新穎的盆栽蔬菜、無土栽培蔬菜,先鋒蘿蔔乾、錦寧韭黃以及各類生態蔬菜都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。來自“水源地”的生態蔬菜賺足了眼球,郫縣生態農產品公共品牌“蜀園”名聲大噪。
  “生態立縣,核心是生態經濟立縣。”成都西門口衛星城郫縣的生態產業之路十分清晰:讓生態化、高端化成為郫縣產業的鮮明特征,無污染、占地小、產值大、效益高,基本構建起以生態農業、生態工業、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生態產業體系。
  按照生態、安全、高端的方向,大力發展有機農業、示範農業、觀光農業、農業科技總部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……建設成都西門口衛星城,郫縣都市生態農業已全面發力,到2016年,全縣綠色有機農業面提高到60%以上,農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50%以上,最大限度提升農業的附加值。
  打造“水源地”品牌,加快推動生態都市農業發展,對於郫縣農業而言,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到來。
  綠色有機種植
  水源地又一道“生態屏障”
  20元/公斤!這是郫縣吉選超市和吉選恆創太平洋超市生態蔬菜的售價。價格不菲的有機蔬菜,何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?
  “村裡種菜都不用化肥、農藥,都是生態菜!”解密郫縣蔬菜的優質優價,新民場鎮雲橋村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楊露說,雲橋村一共2500多畝地,有一半種樹,剩餘的都種生態菜。
  成都自來水六廠的取水口在雲橋村境內,整個雲橋村都處於飲用水源禁區和一級保護區內,水源保護倒逼著這裡的蔬菜種植向生態發展。三年前,雲橋村的蔬菜從大眾農業、普通農業逐步向無公害、綠色、有機過渡,成立雲橋蔬菜專業合作社、建立有機蔬菜基地,現在面積達400畝的有機蔬菜已經通過有機認證,其餘的蔬菜也按照有機規程進行種植。
  深秋時節的雲橋村,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,成片相連的蔬菜地里,青菜頭、蘿蔔、韭菜長得鬱郁蔥蔥。蔬菜地旁的樹上,還不時閃現出一個銀色的鐵盒子。楊露說,那是人工鳥巢,吸引鳥兒安家落戶。為了實現有機蔬菜種植,楊露和當地的村民想了不少辦法,病蟲害防治上,採用水旱輪作,“淹死”地表以下的害蟲;地面的害蟲,用黃板、頻振殺蟲燈對付;菜葉上的害蟲,有大蒜、海椒水等著他們。立體化的防蟲網絡,讓各種害蟲無路可逃。
  肥料的使用也頗為考究,蔬菜地里建有有機肥提升點,將有機肥通過管道輸送到田裡,直接還田達到產業化目標;建立青肥堆肥點,將爛菜葉、雜草腐化,轉化為有機肥,再次還田。
  不用農藥化肥,土壤成分慢慢得到了調整,產量也得到了提高。雲橋村的有機蔬菜培育之路,僅僅是郫縣在農業的精細、精品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,堅持走高端品種、高端品質、高端品牌三位一體的高端發展之路的一個縮影。
  “若按照常規農業發展,化肥、農藥的使用必將對濕地的水源涵養功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,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是這裡的唯一選擇。從去年開始,郫縣每年劃撥2400萬元用於水源保護區內的有機農業發展,堅持將飲用水源保護與生態產業發展、農民增收相結合。”郫縣農村發展局局長幸超說,與此同時,一個集“管、防、控”於一體,面向生產企業、加工企業、流通企業、銷售終端和消費者的農產品安全實時、在線追溯系統平臺,也即將宣告完成。
  大力發展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生態有機農業,與農民增收相結合,促進水源保護和經濟發展“兩不誤”。目前,郫縣已經引進了一批有機農業的龍頭企業,通過他們來帶動保護區內的老百姓發展有機農業,增收致富。
  以經營生態為理念,做“精”生態都市農業,郫縣正加快構建以“126+N”為主的現代農業佈局,深入推進戰旗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示範區、泉水萬畝蔬菜示範區、錦寧萬畝韭黃核心示範區、雲橋水源保護地萬畝有機農業發展核心區、雲凌萬畝花卉示範區、IT大道苗木發展核心區6個萬畝核心示範區建設。
  “綠色產業”,成為飲用水源地又一道“生態屏障”。
  合作社實體化
  水源地的生態農業發動機
  職業經理人龍飛最近很忙。
  忙著跑市場,忙著推動生態蔬菜進超市,忙著培育盆栽有機蔬菜。從美食節到西博會,讓“水源地”蔬菜登上大雅之堂,幕後“推手”之一就是龍飛。專攻市場營銷多年的他,如今成了成都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的職業經理人。
  走進郫縣吉選超市和吉選恆創太平洋超市,成都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設立的生態蔬菜專區異常惹眼,水靈靈的生態蔬菜,全部產自有機(轉化)基地內,全部按照有機蔬菜的標準種植。“剛剛進入超市十來天,還算開局良好。”龍飛說,面對20元/公斤的均價,兩家超市每天可以銷售四五十公斤。
  “這裡的蔬菜來自飲用水源保護區,吃起來安全放心。”市民黃先生一邊挑選生態蔬菜一邊說,“難得的是,這裡的蔬菜,還建立了溯源體系,用手機掃描二維碼,生產過程中的情況就一清二楚了。”
  果然,這裡貨架上的蔬菜,與其他架上的菜不同,每一種蔬菜都粘貼了標簽,而標簽上除了印有價格、採摘時間外,還有和其它產品一樣的二維條形碼。這個二維碼,就是蔬菜的“身份證”。用手機一掃,蔬菜生長過程中,在哪裡選用的種子、什麼時候長成幼苗、什麼時候施肥、用什麼肥料等情況一目瞭然。
  作為郫縣蔬菜合作社的“縣級隊伍”,成都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成立於去年初,由郫縣區域內優選12家蔬菜生產與營銷專業合作社和2家農副產品流通企業聯合組建。為什麼要在蔬菜合作社的基礎上,組建更高級別的“縣級隊伍”?通過整合資源,實行栽種標準化、有機化及配送上門,實現蔬菜從種植到配送的可追溯一體化,是其成立的初衷。
  成都蜀上錦生態蔬菜聯合社成立後,申請了生態農產品公共品牌“蜀園”,統一生產、統一銷售。
  在推動生態蔬菜進超市之前,社區配送早已搞得如火如荼。聯合社直配入戶的經營模式深受城市白領人士喜愛,最多的時候發展到400多戶。
  由林惠農業公司牽頭成立“無公害農產品配送中心”,以聯合社的生態基地為貨源後盾,堅持高端定位,高品質服務,以每天10噸的蔬菜量提供配送服務,將優質“蜀園”牌蔬菜送到會員單位。
  今年西博會上,聯合社又將盆栽有機蔬菜,以及梯架栽培、靜水栽培、立柱栽培等新型栽培技術帶到博覽會上,贏得了國內外嘉賓的好評。
  實體化的合作社,正成為水源地的生態農業發動機。郫縣全縣擁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54個,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共計3.2萬戶,聯繫帶動農戶5.2萬餘人,農民組織化程度達76%。這些合作社捏指成拳,將打響“成都市飲用水源保護區”這張生態牌,打響郫縣安全、放心的生態農產品品牌,提高生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,力爭優質農產品實現優價銷售。
  工廠式農業
  標註生態都市農業新高度
  金田育苗中心畝平產值超過100萬元,榕珍菌業在160畝的生產用地上實現產值超億元,育苗大戶王德君發展5畝田的嫁接苗,實現近百萬元的產值……生態都市農業奏出了“產業倍增”的最強音。
  著力發展高端種業、生物農業、出口創匯農業、工廠式農業等現代設施和高效示範農業,培育和壯大一批科技農業示範園區,郫縣生態都市農業不斷涌現新亮點。
  象徵永恆愛情的玫瑰,被譽為“花中皇后”,是花卉市場上永遠的寵兒。但成都因為氣候的原因,外來的玫瑰長期唱主角。而隨著郫縣一家名為“春天花樂園”的項目漸漸成熟,外來玫瑰獨霸成都市場的現象,正在逐步改寫。
  氣溫驟降的腳步一天緊似一天,走進位於團結鎮的春天花樂園,80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大棚內,五顏六色的玫瑰花卻開得正艷,冷美人、蜜桃雪山、皇冠、太極、天仙、紫引……五彩繽紛的花兒不知季節的變換,在溫暖的大棚內開成了玫瑰的海洋。
  春天花樂園的玫瑰,為什麼能在成都陰冷的天氣里明媚綻放?高科技手段是其殺手鐧,這裡的溫室大棚肩高7米,頂高7.5米,跨度達8×12米,開敞的空間有利於空氣交換,散熱保溫;房頂有頂開窗、保溫幕布、遮陽幕布;四壁配置了溫簾、風機;花叢中縱橫交錯著加熱管和滴灌管道。
  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,由電腦控制,這幾天氣溫下降快,鍋爐房的工作就繁忙起來。控制室內靜立的一塊電子顯示屏,標註出此時溫室大棚的各項“氣候”指標:溫度23.5℃,濕度58%,光照25.5 Klux。
  生長在從斯裡蘭卡進口的椰糠中,喝著經過六道工序凈化的“礦泉水”……高科技孕育出的玫瑰,初入市場便贏得了消費者青睞,沒有了外地玫瑰的長途跋涉,春天花樂園的玫瑰更加新鮮,存放的時間也更久,在家中擺放可以達到20天。
  擺脫了本地玫瑰“靠天吃飯”的現狀,一年可以開8-9茬,春天花樂園攻入了市場的藍海。“整個項目占地面積兩千餘畝,預計總投資16億元。”四川春天花樂園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瑾說,以後還要建四個這樣的溫室大棚,不但滿足成都本地市場需求,還準備向歐洲出口種苗,同時將種花、賣花、賞花、玩花、食花、花療等花之特性融合。
  春天花樂園項目填補了本地高端玫瑰的市場空白,來自上海的多利公司也看中了郫縣優良的生態,總投資10億元在紅光鎮建設有機農業示範基地。項目將建設光伏玻璃智能溫室、鋼架大棚綠葉蔬菜生產基地、蔬菜種苗繁育中心、監測檢驗中心、產品展示研發引進交流培訓中心、農業總部基地等,並對項目區內農用地進行有機改良,發展有機種植,建設生態水系,發展數字化灌溉系統,使項目成為綜合性的世界田園有機農業示範中心。
  高起點建設的多利項目,是明年全國都市農業現場會成都向全國推出的重點項目,其強大的有機農業生產能力,即將標註郫縣生態都市農業的新高度。
  趙一/文圖片由郫縣農發局提供
  (原標題:郫縣 都市生態農業打響“水源地”品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l84vlhg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